第三篇 中山: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第一章 你真的认识中山吗?

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也许并不奇怪。一个人要爱上另一个城市就不那么简单了。

广东省中山市能让许多去过的人都爱上她,足以说明这个城市的魅力。

我来自北京,从小在江南的苏州长大,似乎让我再去钟情哪个城市并不容易,但我竟然也爱上了中山!这说明了什么?我自己都有些诧异。然而,中山确实让我深深地迷恋上了她。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连续去了四五次,这或许是一种说明。到中山,并非休闲,虽肩负紧张的采访但仍感惬意。

这个小城,很美。7月,太阳向地球狂热地表达着她的激情!在中山小城随处可闻的花木香气和满眼的翠绿,似乎让你忘记了这是炎热的夏季,空气中总掺杂着海滨城市独有的湿湿淡淡,让你情不自禁地想张开灵感的翅膀,欲吟欲诗……漫步于静穆的夏夜,温情的晚风轻拂着一张张友善的面庞,好客勤劳的小城人此刻也放下了紧张的工作,或散步或随着音乐在灯光如幻的公园广场上翩翩起舞……怎能不爱小城?!

一位年轻人和我攀谈起来。一问,他说他是刚来中山的,并且意外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这在其他地方是不太可能的事。单位的主管告诉我:只要我定下到这儿落户,就会得到市政府、镇政府和所在单位的几十万元的各种补贴,还可以每年有10万至20多万元的创业基金和每月1500元的生活津贴,另外还能有一套房子……这样的好事哪儿去找?”一位年轻的博士说。他不慷慨激昂才怪呢!

另一位满口广东话的小伙子抿抿嘴,笑着匆匆地从我身边走过,甚至连多说一句话的时间都不给:“对不起,我今天要赶去巴黎的航班,那儿的一个国际博览会需要我去签约……”他来自号称“中国灯都”的古镇。中山古镇的灯饰市场名扬全球,每年有200多亿产品销售海内外。

感受一个城市的优雅与美,用不着别人指点和介绍,只要你去体味便是。

在当今中国,尤其是被称之为“世界工厂”的珠江三角洲,你想感受哪一个城市还具有优雅和美,怕不容易。或许中山不是唯一的,但极少有谁可与中山相比!

在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的今天,我们往往在看待和衡量一个城市与地区时,总会首先询问一下它的经济发展指标。毫无疑问这并没有多少错。但询问之后人们再去感受一下当地的社会形态时,就会有另一种并不舒服的感受,常常是GDP很高了,城市和环境却无法叫人忍受……然而中山不是。中山的GDP同样高速增长,2005年达到880.20亿元,人均为36207元。一个人口不到140万人的微型地级市,每年创下的财政和国民生产总值却超过中西部地区不少省区的水平!关键是,百姓口袋里的钱更多,生活的质量更是滋润无比……

城市的优雅与美,是可以转化为产生一种令人舒服的心境。而中山的优雅与美,不仅仅是外在的建筑物与生态环境,更是这儿的政通人和与人们的精神世界。

那是一个公休的假日。由市民成为“嘉宾”的“城市论坛”上,一位小学生在看到众多大人们的一个个建言献策,被市领导们接纳后,忍不住也将自己的小手高高举起:叔叔阿姨,我可以提个意见吗?当然可以!论坛主持人笑着回答:你也是我们中山市的小公民,有什么好建议、好意见,尽管说来听听。受到鼓励的小朋友说:“以后建新公园,能不能也考虑一下我们小朋友,给我们建一些又好玩、又刺激的体育、游泳设施!”“好嘛,这意见好!”事后,决策者欣然接纳了这位小朋友的建言。

这是中山“政通人和”的小小一隅。

每年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元宵节。这一天,中山有个与众不同的传统:全市人民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会自觉地加入一个特别的盛会,那便是他们持续了20年的“慈善万人行”活动。“富而向善,富而行善。”4个多亿由百姓自愿募捐的钱,表达了富裕起来的中山和那些在中山创业与打工的“新中山人”,一次次重新演绎着先哲孙中山先生的“博爱”精神的深刻与伟大。

文脉殷殷,城郭彰显。

今天的中山人精神除了“博爱”两字,还有“创新”、“包容”与“和谐”六字。毫无疑问,“博爱”是中山精神的魂与核,有了它,“创新”、“包容”与“和谐”将是自然和必然的。博爱,会使创新更具明确的价值取向;博爱,使包容变得更加温馨与细腻;博爱,产生人性与和谐。

自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我想人类进入21世纪了,在这话后面应加上一句:“今有中山”。中山之美,当与苏杭相比,更胜人间天堂。

但中山人并不满足。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的中山人……

中山不是她的原名。中山原名香山。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时,辖现今的中山、珠海和澳门等的区域叫香山县。香山建县850余年,历史变迁几度,现今的中山市则是香山的根基。

香山更名为中山,是因为20世纪的香山大地上出了个伟人——孙中山。1925年,在香山的另一位名士唐绍仪先生的提议下,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将香山更名为中山,以志对已故中山先生之永久纪念。中山,因此成为全中国唯一以伟人的名字命名的地级市。

孙文何以起名中山,是件非常偶然的事:1897年,在日本流亡的孙文先生因投宿一家旅馆,取名为中山樵。后革命党人便称他为中山先生。“中山”二字,冠于一个伟大人物的身上,从此变得不凡。

中山先生生前并没有对自己名字作过任何解释。但从字义而解,可谓“中国之山”,这也许是笔者的浅见。然而中山确实显示的是一种力量,一种端庄的力量,一种充满正气感的端庄之美与力感。

难道不是吗?中山先生作为20世纪中国的革命先行者,他的全部伟大功绩,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他关闭了几千年的封建之门,他开启了“四万万人”的新纪元。

他一生奉行的“天下为公”的博爱理念,正是中山精神的端庄之美的最高境界。

他矢志坚守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正是他从博爱理念,延伸至自由与平等,使人类的端庄之美向崇高之美升华的一种永恒的追求。

他自行设计的“中山服”,也已成为人类服饰中最为经典的百年时尚。

中山先生留给中国和人类的遗产本身就如同中国的山一样巍峨、浩荡。同样,中山先生留给故乡人民的则更无法形容。中山的每寸土地,荡漾和滋润着这位先哲的浩浩恩泽……但在中山大地上,孙中山先生的伟人之气还不是唯一和绝后的。

在现今的中山市孙文西路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内珍藏着一份毛泽东所写的借书条:“泳昌先生:书十一本,内《盛世危言》失布匣。《新民丛报》损去首页。抱歉之至,尚希原谅,泽东敬白,正月十一日。”有史记载,毛泽东父亲在一场诉讼中,由于对手在法庭上巧妙地引用了一句经书语而败诉,由此深刻教训,少年毛泽东要苦读经书。一日,毛泽东从表兄处借得《盛世危言》一书,从此爱不释手,并成为终身挚爱。《盛世危言》作者正是中山人士,名曰:郑观应。此人比孙中山先生年长24岁,他的这部《盛世危言》竟然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两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

在喊出“盛世危言”和“振兴中华”的郑观应与孙中山之前,香山还出过另一位高扬“西风东渐”的中国留学第一人——容闳。这位1854年就获得美国耶鲁大学文学学士的香山人,正是因为他的不懈努力,才使中国在19世纪就有了四批幼童出洋留学的历史,也才有了后来的詹天佑、唐绍仪、蔡廷干、唐国安等民族英雄和民主先驱……

中山因革命先驱中山先生而得名。但中山绝非因一代伟人而失淹自己特有的本色。

站在珠江之口,遥望苍茫海域,再回首中山这片临洋之地,你会有种全新的感受,这感受源于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作为著名的中国门户之一,中山从16世纪中叶开始,就成为华夏儿女了解世界和向外开拓的一个桥头堡。而身处这个桥头堡的中山人,怀着“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带着冒险的冲动和致富的梦想,远涉重洋,将东方的文化与陶瓷带到异国他乡,同时又将西方的文化与洋货带回香山。无论是“叶落归根”,还是“落地生根”,中山人勤俭淳厚、敢为人先的印记,永远地铭刻在历史的传承之中。

侨乡的中山,交融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买办与买办阶级的产生,平衡着两个不同世界里的物质和科技的进步与落后。从上世纪初始,中山人就已经习惯了那些拖着长辫、说着洋文的“老乡”串巷走户。在翠亨村,我们能看到孙中山自己设计的那幢欧式洋楼,与周边充满岭南风情的民居如此和谐地牵手,便是中山侨乡文化最典型的例证。

今日之中国,我们言必市场经济,其实说的就是商道。而中国的近代,最重商贸之道、最精于商贸之术的即是中山人士。且不说像郑观应和孙中山这样的名士所倡导的“商战”、“商务”之道,是如何影响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单说当年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四大百货公司的开办者竟皆为中山人。他们是:先施公司的马应彪,永安公司的郭泉、郭乐兄弟,新新公司的刘锡基、李敏周和大新公司的蔡兴与蔡昌。现今街头我们仍能经常听到的什么“明码标价”、“顾客永远是对的”、“有奖销售”等等,都是中山商人在百年前就发明了的东西。

开放务实,中西融会,与时俱进,中山人就是靠这样的精气神,凝炼出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与气质,并最终将“中山”两字陶冶得金光灿烂。

中山的人文历史充满着无限魅力,她让旁人无法比拟。但这不是中山的根本。中山的真正魅力,只有在你一步步深入了解她的时候,才更有味道,更知其意。

现今的中山面积共有1800平方公里,与旧时的香山隶地缩小了许多,作为一个县级市直接升格为地级市,中山承载的历史与现实的担子丝毫没有减少,反之变得更加突出和耀眼。

因为与历史伟人的名字联在一起,人们看待中山和中山人看待世界必须是另一种目光。这目光从四面八方向这里聚焦,又从这里伸向远方……

居珠江出海口之西,又与大海相连,江海交汇。于是中山把目光伸向东去、再东去……

这一天,一个来自中山的声音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城内回荡:“在这里,请允许我利用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向各位介绍我的祖国、我的家乡。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有着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创造出丰富灿烂的文化。她与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一起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是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源地。中华文明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她拥有13亿人口,人均拥有资源量少。中国的经济总量和资源总量除以13亿就变为一个很小的数目,这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这意味着,中国要跨入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碰到的困难会很多。尽管如此,在近3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并逐步走向富裕……现在,人们在财富增长中追求幸福,在社会文明进步中享受自由,在不断满足物质和文化需求中安居乐业。期望各位更多地了解中国、关注中国。

“我的家乡中山市,位于中国的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毗邻香港和澳门……今天的中山已经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城市发展成为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的中等城市。去年,城市综合实力排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的第十二位。现在,排名世界500强的企业在中山兴办了20多家企业,常住中山的外国人有1400多人,中山的经济发展已经离不开世界,离不开国际市场。

“中山的发展为市民增加了财富,人们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目前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8?5%,已经达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富裕标准;居民平均预期寿命76?2岁,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社会福利事业蓬勃发展,人们生活在富裕安康的家园里……1997年联合国将全球人居领域最高奖项‘人居奖’颁给中山,以表彰中山市政府在‘人类居住区可持续发展和管理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近年来,中山获得国家授予的多项荣誉,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等等。去年又获得全国关于城市文明建设的最高奖项——全国文明城市。中山虽然是一个工业城市,但我可以负责地告诉各位,中山没有烟囱林立,相反却处处绿树成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哗——”台下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中山最近20多年的快速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这么三个不同的阶段。

“一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这是中山经济从封闭式发展走向开放式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关键词就是‘开放’。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山,还是以农业为主,局限于本市域内的发展,甚至与香港、澳门这些本属同一个地理单元、同一个自然经济区的城市,都少有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这种封闭发展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经济落后、目光狭隘。我们发觉,中山的发展必须面向国内、面向世界,封闭式的发展没有前途。于是,我们开始用开放的思维来调整思路,用优惠的政策吸引投资。短时期内,香港、澳门、台湾和国外的资本不断涌入,纺织、服装、五金、灯饰、家电、食品等传统产业产生了集群效应,医药、科技、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电气机械和汽车配件等装备制造业开始兴起。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整个经济开始活跃。到2005年,中山已经拥有工业企业22000家。

“二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本世纪之初,这是中山全面推行改革,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核心内容是‘改革’,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在这个阶段,政府把资源配置的权力交回给市场,国有企业逐渐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同时财政加大投入,完善包括养老、失业、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改革过程中受影响群体如失业工人的利益。同时,大量精简机构,规范工作程序,政府由指令型、审批型向指导型、服务型转变。经过这一阶段的改革,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真正确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得以维护,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中山经济社会发展开始充满活力。

“三是本世纪初期开始,这是中山进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推进‘和谐’。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城市,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是一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不但要能满足本代人的需要,还要给下一代人留下足够的资源和发展空间。我们把目光聚集到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上,真正让全体市民成为城市发展的主体……

“我们对中山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我们期望在未来的5至10年,将这座城市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成为能够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的城市……”

这声音发自地球的另一端,此时,中山市委书记崔国潮正出席墨尔本大学高级顾问的受聘仪式。

中山!中山让我们向往!

墨尔本再次为远方来的中山人欢呼、鼓掌!那一双双激动和兴奋的目光里充满着敬佩与羡慕……

于是中山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她属于所有关注她的人们心目中的一个向往之地。

呵,中山,你雄居伟大民族改革开放之前沿的珠江三角洲之首,你涌动起的每一波浪潮,拥抱着大海,拍打着陆岸,震撼着天与地!

那是一片什么?

在海与岸的联结之处,在水与陆的相嵌之地,生长着一片茂密的小树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它叫红树林。你折一根看看它们的心吧,是红的,它由此而得名……红树林只能生长在海陆交界处、海岸低潮线和高潮线之间,大多集中在淡水和海水交汇的地方。可别小看这其貌不扬的红树林,它对保持大陆架免受海水侵袭的作用可不一般呐!”一位老乡如此告诉我。

原来它就是红树林呵!真的其貌不扬,可又真的独具韵味,无法替代!

大海呵,你时而汹涌,时而激荡,时而放纵,时而低吟……你释放的是力量与张狂,包含了对陆岸的所有爱恨。你总想在陆岸前表达自己所向披靡的浩瀚,你总想嘲弄陡崖脆弱的筋骨,可你在红树林前变得如此调皮无奈,继而转为柔情万般,端庄无限。于是陆地有了更加葱郁,陡崖变得更加坚固。

谁还会怀疑大海与人类保持如此和谐与平衡的功劳,竟是那片其貌不扬的红树林?

红树林让我想起了中山,想起了中山在中国版图上的位置——中山在珠江之口,中山在中国陆地与大海的相嵌之处……葱郁而富有生机的中山,不正是具有红树林性格与精神的中华民族之宝吗?

于是我的耳边响起又一个中山人的声音:“主角当然会令众人瞩目,但一出戏不可能有那么多主角,有时当一个名配角也很好,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每座城市都会精彩……”

你想体味这段话的“中山精神”,你就得了解下面的背景——

我知道广东人对自己的几个你追我赶的城市有个排名: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之所以有这样的排名当然首先要看的是它们所拥有的经济总量和对国家的贡献。这种排名虽然从简单的GDP数字上很容易叫人明了,但它绝对并不具有公平性。像广州、深圳、佛山,都是拥有一千万以上人口的超大城市,并管辖着数个区县级地区。中山不同,中山是个县级地区直接升格为地区级的小城市,它所辖的面积和行政地域只有24个镇区,加之外来人口,也仅有200多万人。但排名时,人们通常并不考虑这些因素,实力和速度是唯一的基本标准。“轻量级”的中山,与“重量级”的广州、深圳,需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奔跑和测速,没有理由,没有解释,只有“名次”。

于是广东“十城市”、“四小虎”一直在比赛着,你追我赶,暗里明里较着劲。中山在几个不同的方阵里,都不具备天时地利的优势——论个头,几乎最小;论量级,也是最轻……但既然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的“发令枪”已经响起,没有谁会刻意照顾这些因素,人们只看你的速度,只看你的姿态,只看你所处的位置。

于是中山人只有拼足力量,奋力向前。

他们拼搏,他们不卑,他们更不屈。他们走具有自己特色的路……

忽地有一天,广东人发现“轻量级”的中山,成为赫赫有名的“四小虎”之一。2005年,经济总量位居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第5位……

它,连续三年创珠江三角洲城市的工业增长速度之最;

它,一年里有365天空气质量达到优和良的纪录;

它,是全省唯一拿到“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的地级市……

这样的纪录和水平,只有中山人创造和拥有它们。于是中山在人们的心目中变成一个刮目相看的巨人了。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人民和全国人民希望中山成为创造奇迹和辉煌的历史主角——然而,中山人在这样的期待和热盼中温文尔雅地告诉人们:

“当一个配角也很好。”

“只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每座城市都会精彩。”

你该了解中山和中山人了吧?

中山是什么?中山是个不张扬的城市,但它锐意创新和开拓;中山是块沸腾的热土,但她始终平和与理性;中山临海拂面,但她稳重坚实,一鸣惊人!

中山人保留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中和间保留着自我的本色又不断收他人之长;在中和间平衡地前进又在前进中不断创新求索。一切顺其自然,又在自然中不断探求着改变自然的各种可能,并与时俱进。

呵,这就是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