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我们可以称他为伟人 第六章

我们再来说吴仁宝,再来说他的“有难官当”。

吴仁宝是这样一个人:近五十年的“村官”生涯里,他把自己的人生追求锁定在“让百姓幸福,是我最大的满足”的目标上。而为了实现这一“满足”,他认为必须把“有难官当”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这里的“难”,我的理解,它可能是创业的艰辛,也可能是创业的风险,还可能是创业成功后所要面临和处理各种非积极因素的能力。在所有的中国农民“精英”中,吴仁宝或许可以成为这种“难”的最多承受者——因为他主政的时间最长,他也是化解这种“难”的最智慧者和最聪明者——几乎没有一个“典型”和“精英”能像他五十年不倒,红旗一直迎风飘扬;当然他也是在这种“难”面前取得最大成功的收获者——他创造了无可争议的“天下第一村”。

今天的华西村,无论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还是前去参观的普通百姓,或者外国元首与贵宾,人们异口同声地赞美她。这赞美的归结点自然而然会聚焦在创造奇迹的掌舵人吴仁宝身上。然而人们并不十分了解吴仁宝为之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久经历练的一桩桩“难”事……

——创业初期,他的“做煞大队”名声差点让华西的一代年轻人断了姻缘,正因为他用一双坚定的脚板和一副“誓死改变旧貌”的肩膀,换得了“金凤凰”飞回新华西;

——“亩产吨粮田”的雄心壮志,却被人画成漫画,“吹牛大队”和“吹牛书记”的大字报贴满了村里村外。也因为他和群众用汗水与泪水凝聚了金色的谷山麦堆才把阵阵“妖风”吹散;

——五年县委书记,他呕心沥血,把江阴带向全国百强县之“老二”时,却因那股“农民政治明星们纷纷落马风”的惯性,使他的政治生涯坠入低谷,重新做起一介农夫。对此他淡然一笑:正好他离不开华西,华西也离不开他;吴仁宝还有一件不平事:1999年,选举全国人大代表,就因为他在外省贫困地区支持建立了多个“华西村”而得罪了本省某些地区本位主义的干部们,他又一次落选了本该属于他的荣誉——这一回吴仁宝更是淡然一笑:我已七十多岁,将有生之年全部奉献给华西百姓才是我吴仁宝的最大光荣。

古今中外,能成为一代伟人的人莫不是他们都具有超然的境界和坚定的信仰。作为农民政治家、思想家和实践家的吴仁宝,他的超然境界,来自于他为人民创造幸福和富裕后所获得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他的坚定信仰,来自于他对中国农村情况的深刻了解和对中国农民所期望的美好前景的理解中的认定:一切当政者的基石,是建立在人民的支持与拥护上,而这才是最可贵与最可靠的。

吴仁宝无愧为国宝。他以自己的人生沧桑经历总结出的执政理念——“有福民享,有难官当”,折射的正是一个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胸怀。

华西今日富甲天下,但华西的成功绝非上帝的恩赐,更非一帆风顺。如果说华西之所以没有像大寨、大邱庄那样的农业典型出现大起大落,一个不可动摇和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华西村的掌舵人吴仁宝,与上面两个典型的主要领导者相比,除了具有更高的政治智谋外,那就是他的内心世界比别人更深刻地懂得“官”与民的关系如何摆放的位置——在吴仁宝的眼里任何时候都是以民为本、以民为主、以民为上。

他因此立于不败。他因此成为从田埂上走出来的带着泥土味的伟人。

华西村的“难”真的很多。媒体和公众人物中人们常见的吴仁宝很潇洒,其实耐心走进吴仁宝的世界,你会发现他的“难”比谁都多——他脸上的道道纹路就是见证,只是他的这些纹路最终是以灿烂的笑容绽放给了人们……

六十岁前的吴仁宝每天工作时间在十六七个小时以上,如今年近八十的他仍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以上。用他自己的话说,“一个人很难活到100岁,但却能为百姓干100年的工作时间。”

华西人对他们老书记的敬佩与敬爱,更多时候是在华西建设有难的关键时刻。老村民们都还记得:“造厂”岁月里,华西村与某市羊毛衫厂的联营企业多年亏损,一时成了华西人的“心头病”,似乎谁也无计可施。村民和干部们眼盯着年过花甲的老书记。“这事还是我来料理吧!”七十岁的老人,担起这份千斤重担后,天天起早摸黑。有时为化解一个难题,半夜起床的吴仁宝竟会一连抽烟几小时,急得老伴不知所措。

“闷声大发财。”江泽民同志十分欣赏吴仁宝和华西村的致富之道,曾这样形容。而吴仁宝坦言:这“闷声”中常有惊涛骇浪。

九十年代末期,华西村的发展如日中天,一个更大的宏伟设想在华西村的年轻一代管理者中间开始酝酿起来——

“老书记,我们华西村应该集中优势企业,争取上市!”向吴仁宝提出这一问题的是当时主政华西工业生产的吴协东,他是老书记的大儿子。

吴仁宝瞪大了眼睛,目光带着少有的疑问,盯着大儿子,也盯着其他村干部:“你们论证了?”

“论证了。凭我们华西村目前的企业现状和未来的发展,上市是一条必经之路。”

“噢?必经之路?可我们是村办企业,许多方面与现代化大型企业还有距离……”

“而通过上市,正好能促进我们的企业在这方面得到完善……”

吴仁宝抬头扫了一眼自己的部下,他们都比自己年轻。“我——考虑考虑。”吴仁宝紧锁眉头,神情凝重地起身离开了众村干部。

“坏了,老书记反对我们搞上市呀!”有人着急起来。

“不用怕,我们把上市的认证和理由再准备充足一些,到我们正式讨论时可以向他再进一步说明嘛!”说这话的是吴协东。

几天后,关于上市决策的表决开始。当时在家的共12人,“一把手”吴仁宝如期到会。会场非常严肃,因为事先村干部们知道一向定乾坤的老书记态度依旧。

表决开始:11人举手赞成,1人反对,反对者正是吴仁宝。

少数服从多数。华西村历来如此。可老书记的这一张“反对票”分量很重,众干部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考虑,他们还是特别想听取他的“反对意见”到底是什么。

“华西村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有地位,我们上市必须做到三点:股民满意,村民满意,华西村的牌子不能砸。现在你们说,我听着……”吴仁宝点上烟,一脸严肃地盯着众干部。

会场一时沉默。半晌,有人终于带头发言:“好吧,我们就说说上市的好处和理由……”

于是,你一言,我一语,一场“上市”的争辩在华西村的金塔会议室热火朝天地“烘”了起来,一直延至数小时……

“老书记,该听听你的意见了!”干部们的目光一齐投向吴仁宝。

此刻的吴仁宝,一改方才的严肃神情,又重新恢复了他平时笑眯眯的神态:“首先我想说明一下,这几天我一直对上市持‘反对意见’,其实并非我原本心意。我的真实心思是,华西的企业是我们农民办的工业,到底能不能与那些上市的大型企业融入一条轨道,并且有更大的发展,这是我最关心的事。在决策上市这样的大事时,我想听到大家的真实意见,所以我用了投反对票的方式来争取获得你们多方面的对上市的认证,现在我的目的已达到。我宣布:华西企业,要真正走出田野——上市啦!”

瞧这吴仁宝,他的“反对意见”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赞成理由啊!

1999年8月10日,这个日子对华西村来说具有历史意义。当掌声和钟声响彻深圳交易所的那一刻,世界金融市场上迎来了一个令十亿中国农民感到自豪的新客人,它就是代码为“000936”的华西村股票上市成功:3500万股的挂牌价8.3元,当日收盘时涨至21元!

上市是喜事而非难事,但上市弄不好可能就是最大的难事。

吴仁宝日后坦言:面对一些风险大的难事,做领导的就得有勇气去担当,这是一个共产党人能否为人民谋幸福谋富裕的起码素质。

2003年对华西村来说,又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七一”党的生日期间,华西村召开了第六届村党代会,经吴仁宝本人提议,他把当了48年华西村“一把手”的岗位,留给了39岁的年轻人,自己则退居华西村总办主任和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的“二把手”位置。

一个中国行政级别最小的官儿——村支书的退位,却引发了国内外几百家媒体的报道。吴仁宝的“退位”一时激起千重浪!这当口有两个问题:一是中国的官员一般只往上升、不往下降,尤其是“一把手”极少主动退至“二把手”位置。吴仁宝自己说:“这是又一种‘有难官当’。我早先说过,干到80岁,可2003年华西村当时的形势非常好,我来了个急流勇退,一则是希望我不在糊涂的时候交权,二则是想破一破‘一把手’不能退为‘二把手’的先例。我在华西村干了48年,不用自己树碑,群众也会有眼睛的。通常情况下只要我本人不言退,也许可以在‘一把手’的位置上一直干到闭眼那一刻。但这实际上是给后人和整个华西村的事业留下一个很大的难题。对一个可能是功绩无量的人来说,他能不能自觉地、真心实意地把这样的难题由自己去解决好,其实也是考验共产党人彻底的无私精神。”

吴仁宝在他晚年的时候,又一次以自己的行动,让人们体味到他这位老共产党人的崇高胸怀。在解释自己“为什么不全退”时,吴仁宝再一次申明:“我身体好,经验也多一些,华西村现在正是一步几个台阶的高速发展期。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与华西村同呼吸共命运的老村民,我仍然想为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一头黄牛拉犁,日耕百亩,我们可以称之伟大;而一只蚂蚁,以千日之功啃下大象骨头,同样是伟大之举。吴仁宝的人格力量,正是我称道的这种具有蚂蚁啃骨头精神的伟大!

这就是吴仁宝:78周岁的一个老人,依旧天天四、五点钟起床便开始“走村串厂”,一直到傍晚八、九点钟回家,村子里能揽的事他照样事无巨细地负责到底。

“二把手”的吴仁宝,在村党委新班子上任后做了两件事:

一是建议“一把手”带领全体新班子人员借上京城开会之际,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向革命烈士宣誓。“革命先烈为共产主义事业,头可断,血可流,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更美好的新华西,就要而今迈步从头越……有福民享,有难官当!奋力冲刺今年100亿,夺取明年200亿!苦战三年,拿下可用资金50亿!”阳光明媚的天安门广场上,吴仁宝又一次站在华西村众干部的最前面,高高地举起右拳,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引领华西村的年轻一代领导者,擂响了新时代的战斗号角。

当年吴仁宝从县委书记位子下来后,曾带领百名村干部在南京雨花台雨中宣誓,如今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的宣誓,与十八年前的那次宣誓已今非昔比。此时的华西用一位中央领导的话说,就是“好得不得了”,可吴仁宝并不这么认为,就在别人都在高唱“大华西”时,他提出了“现在华西要小”的理念。

这便是他当“二把手”后所做的第二件“难”事。

“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迫在眉睫。我们要想抓住机会再上台阶,眼下最要紧的是掌握‘三车原则’……”班子会上,年轻的新成员们围聚在老书记跟前,听他的神机妙算:“这‘三车’是,现有的企业要开稳车——开足马力,狠抓效益;已投的新项目要开快车,早投产;未上的项目赶快急刹车……”

“有这么严重?”

“听老书记的没错。哪回他的决策出现过岔子?”

吴仁宝摆摆手:“错了,哪回都不是我的英明,是中央政策的英明。你们看着吧,不出几个月,中央的宏观调整就会出台……”

果不其然,在华西按照吴仁宝的建议,迅速对集团企业进行“三车战术”大调整之后,这年11月,中央的宏观调整政策出台,不少盲目追求规模的企业和地区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出现了全面衰退的被动局面。可华西村的工业企业由于下手早,丝毫未因中央的宏观调整产生消极作用,相反他们借着此次宏观调整的有利时机,瞄准那些与市场对路的产品,加足企业马力,使集团当年的经济效益飞速上升,大大超过了年初确定的2003年全村工业总产值60亿的目标,首次达到100亿元。正因为吴仁宝能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见难勇当,智谋除难,使得华西村近两年的发展速度均以年增长100亿元递增。1985年,吴仁宝为“苦战三年,目标亿元”而带领百名村民骨干在南京雨花台前盟誓的18年后,华西村一年的经济效益就是当年的一二百倍!也就是说,如今的华西村,每年都在创造一百个以上的新华西!

正是这样的积聚,华西村才有今天令世人感到羡慕的幸福与富有。也正是华西村百姓的如此幸福与富有,吴仁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能坦然地直面关于华西村是否有他吴氏“家族制”问题并能这样回答:“确实,在华西村的32个正副书记中有我吴仁宝家5个子女。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他们能当书记不是我的指定,他们都是通过数十年的工作,在取得群众公认的基础上,又经过党代会选举和上级组织考察批准后才当上书记的。不错,我吴仁宝家的子女确实在华西村都是官,但他们不是为我吴仁宝家做官,而是为华西村百姓在做官。有人曾经怀疑华西村那么大的家底,是不是都掌在我吴家的手里,恰恰相反,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在华西村的历史上先后有6个人当过主办会计,但没有一个是我吴仁宝家的。华西村的账,从1961年到现在的45年账目,都可以公开给世人看。可以这么说,如果在华西村有我吴仁宝这个家族的概念,那么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吴仁宝家的人都在为华西村的百姓做事,他们以自己的党员身份,在不断实践共产党员先进性中为自己的乡亲们贡献着每一天、创造着每一份财富。华西村有今天,与我家的这些子女们的心血和汗水分不开。我想假如中国有更多的像我吴仁宝这样愿意而且能够给百姓带来幸福和富裕的家族的话,我们全中国的百姓日子一定会比现在好得多,我也因此会感到无比欣慰……”

吴仁宝的这段话是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中说的,他能面对十三亿中国人如此不加掩饰地袒露心声,没有共产党人光明磊落、无私坦荡的足够底气是绝对做不到的。

有一位参观华西村的外地农村干部,在惊叹这儿的百姓与干部那么融洽团结奔富裕的景象后,找到吴仁宝,问他“为什么你这儿这么好,我们那里就搞不好”时,吴仁宝反问:“你当了几年村支书?”对方回答:“三年。”吴仁宝笑,说:“如果你当满跟我一样48年的书记,你那儿也一定很不错的。”

是啊,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天下,假如一个领导者能在岗位上像吴仁宝一样执政近半个世纪,如果他无所作为,如果他不能为百姓谋幸福,相信他无法主政如此长久的时间。吴仁宝说得好:“我们华西村的党员、干部数年来坚持‘有福民享,有难官当’,其实体现的就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党员干部能够做到战胜困难和艰苦奋斗于人民群众之前、享受和享福于人民群众之后,老百姓就会和我们站在一起,同心同德挑担子,那么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有可能创造。”

看一看华西村的今天,我们感受到的这个人间奇迹发展的原动力也就在于此。

吴仁宝的“不老”秘诀:关于富裕和共同富裕的理念。

每一位到华西的中外人士,最惊叹的是:实在想不出当今世界上还有比这里的农民更富裕和幸福的人了!住的宽敞高档——每户400至600平米的别墅;吃的健康绿色——而且基本免费;穿的漂亮时尚——即便是老年人,他们身上的一套“仁宝”毛料衣服价格也都是一两千元;用的现代超前——你城里人都敢说“轿车要买不带盖”的吗?“不带盖”的是什么跑车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