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钟磬礼乐时代 第四节 歌唱艺术的先驱

奴隶社会前,体现歌唱艺术表演特色和水准的代表人物,多半是主持和从事原始宗教活动的巫师。这些巫师在远古传说中又大都是氏族首领和氏族崇拜的被神化了的人物,如黄帝,他战蚩尤前“大合鬼神,作为《清角》”,用巫术音乐操练(《韩非子·十过》);战胜蚩尤后,他又“作《〔gang刚〕鼓之曲》十章”,用鼓伴奏歌唱(《绎史》卷五引《归藏》)。这种集巫师、乐师和首领于一身而无严格职业分工的状况,直到夏代奠定奴隶制度后才发生根本的变化,这时开始出现与领袖人物分离的掌管祭祀礼仪乐舞的专职音乐人员。到春秋战国时代,称为“士”的知识分子阶层兴起,脱离宫廷祭礼礼仪乐舞的民间自娱性音乐逐渐壮大,民间歌唱艺术从而得到普遍的发展。


图13 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竽(汉)

在卫国,一位名叫王豹的民间歌手,居住在淇水(今河南北部卫河支流)边,由于他的艺术修养很高,对河西一带村民影响较大,所以这里不乏歌唱的好手。在齐国,一位名叫绵驹的民间歌手,居住在高唐(今山东西北部),由于他有很好的歌唱技巧,在他的传教下,齐国西部的人们大都精于歌唱。在商业繁荣的市镇,职业歌手也开始出现,他们以唱曲、教歌和传授声乐技巧作为谋生手段,推动了歌唱艺术的发展。在秦国,有一位专事唱歌和教歌的歌唱家名叫秦青,有很高的演唱技巧。一位名叫薛谭的好歌者慕名向他求教并拜他为师。在秦青的传教下,薛谭的声乐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薛谭自己也认为学得差不多了,便提出要离师回家独立从艺。虽然秦青明白薛谭的声乐技艺还未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但学生执意要走也不能勉强,便亲自到郊外为薛谭饯行。秦青来到郊外,打着拍子放开歌喉为学生唱出了一首悲哀委婉的歌曲,歌声是那样清脆嘹亮,似乎林间繁茂的树木也因这音乐而飘摇动荡起来;曲调是那样宛转悠扬,天上奔流的白云好像也因这歌声而突然停滞不前!薛谭听呆了……片刻才醒悟过来,顿时为自己的骄傲自满和幼稚无知而感到无限羞愧,立即表示要继续做秦青的学生,从此不再提归家的事了。“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这句用语,就出于这一典故(《列子·汤问》)。

秦青所以有如此高超的声乐技巧,是因为他视野广阔并善于吸收前人的艺术精华。他很推崇一位名叫韩娥的前辈女歌手。韩娥是韩国人,游历到齐国时粮食耗尽,她就在城门下唱歌求食,歌声深深地感动了周围群众,人们都慷慨地让她分享家中的食粮。韩娥离去三日,当地群众仿佛还听到她那绝妙的歌声在梁上缭绕回荡,从此就有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成语。韩娥离去后来到一家旅店求宿,店里人侮辱她,她悲伤地用歌声哭泣,周围的男女老少也随着她的歌声相对垂泪,三天咽不下饭菜。人们不忍韩娥离去,追赶着请她回来。韩娥回来了,又为人们放声长歌。听到她的歌声人人欣喜若狂,都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由于韩娥歌唱艺术的影响,所以齐国雍门一带群众都善于演唱悲哀的歌曲。

王豹、绵驹、薛谭、秦青、韩娥等人,是已知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一批民间专业歌唱艺术家,作为民族歌唱艺术的先驱者,为通俗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