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大风起兮 再次上任

这里需要说明,刘备离开安喜之后究竟去了哪些地方,史料上记载得并不清楚,笔者试着将几个相冲突的线索结合在一起,拼凑成以下的故事。

刘备到洛阳时大约是中平五年到六年之间(即公元188年到189年),当时是汉灵帝统治的最后一年,洛阳城铜驼大街上仍是摩肩擦踵、人潮如织,但高墙深院的皇宫大内,权力斗争却已如满张之弓,一场血雨腥风,蓄势待发。

当今皇后的兄长大将军何进,与宦官集团保持着东汉百年来外戚与宦官斗争的优良传统,誓将对方置于死地而后快。

中平六年年初,汉灵帝驾崩,太子刘辩即位,何皇后升级成为何太后,何进也就水涨船高,他几次想要杀尽宦官,都被自己的妹妹挡下,于是决定采取比较强硬的做法:征召驻外的军队如西凉董卓、并州丁原等进逼洛阳,以军事压力逼何太后妥协。同时何进为了增强自身实力,也派出很多将官外出征募士兵,如派王匡、鲍信前往青徐二州,派张辽去河北,还派毋丘毅去丹阳。

从事后的发展来看,何进的这一做法是极其愚蠢的,尤其是召驻外军队进逼洛阳,直接导致了本已衰微不堪的汉帝国走向灭亡。

何进在政治上无疑是短视的,不过就他本人而言,大概当时的情势十分危急,迫使他不得不走出这样一步臭棋以自保。

有关何进与宦官集团的血腥斗争,后面还会谈到。这里只说刘备。

我们不知道刘备一行是如何与何进拉上关系的,不过既然何进要招兵买马,对外地来的民兵势力自然欢迎,于是刘备便成为何进集团的成员(当然是等级最低的跟班),并加入毋丘毅丹阳募兵团的行列。

不过,这趟募兵之旅并不平静。

公元184年年底,黄巾之乱大致平定后,仍有黄巾信徒四处割据,至公元188年年底,青州与徐州更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数十万黄巾军对东方州郡造成十分严重的威胁。

毋丘毅、刘备一行人向东来到徐州下邳时,正好遇上黄巾部队攻击。

刘备与黄巾军也算是老相识了,没什么客气的,二话不说光膀子就上,一干兄弟左冲右突,立下一些功劳。

官军将领们倒也不是全无良心,录下刘备的战功,上报给朝廷。有何进力挺,这回派令来得快了许多,刘备被任命为下密丞。

所谓“下密丞”,就是下密县的县丞,副县长一级的官员。这项任命虽然看起来是一种嘉奖,不过实质上是好是坏还真的很难说。

下密县位于青州北海国内,大概相当于今天山东潍坊,也就是山东北侧靠渤海的地区。在当时,这一带正是青徐两州境内黄巾军势力最盛的“重灾区”,官员非死即逃,因此刘备被丢到这个鬼地方,也不知道是朝廷有意借助他的实力对付黄巾军,还是这里实在是没人愿意来,只好派给这位没啥背景的小朋友。

比起之前的安喜县公安局长,下密县副县长一职可能要高出半级,但也差不了多少。不过,刘备在下邳作战时的收获,倒不见得是一官半职所能比的,他可能透过这个机会先后认识了两位重量级人物。先认识的是陶谦,后认识的是孔融。

先说陶谦。

此人是扬州丹阳人,个性狂傲,年轻时多任文官,到老来开始转任武职,曾跟随皇甫嵩、张温等共同讨伐西凉的边章、韩遂之乱,颇立了些战功。

公元188年青徐黄巾之乱再起,朝廷便命陶谦为徐州刺史,负责平乱,当刘备在下邳一带与黄巾军力战时,或许恰巧与前来平乱的陶谦有数面之缘。当时陶谦已是五十来岁的老将,见着年轻武勇的刘备,自然印象深刻。这便为日后的“让徐州”埋下了伏笔。

至于孔融,这哥们儿的名气可就大了去了。他七岁时一次让梨的举动,几乎成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标杆性事件。

话说董卓乱政期间,孔融因为得罪了这位大军阀,被下派到青州任北海国相,有机会成为下密丞刘备的顶头上司,这层关系可能是之后刘备救北海的原因之一。

以上都是后话,暂且不表。

就在刘备担任下密丞,力战黄巾军时,洛阳城内又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