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注定的大结局 一切皆成泡影

前面我们讲了和珅之死。现在,我们来看看和珅的后代怎么样了。

和珅的儿女,历史上有记载的有三个:两子一女。和珅是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对于他的这些子女都是一样的宠爱。和珅宠爱他的子女的原因很多。

原因之一是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

在漫漫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不肖有三,无后为大。”在封建社会中,传宗接代乃第一要务,人丁兴旺是每一个家族的追求。和珅幼蒙私塾先生教诲,少入官学习得儒家伦理道德,当然更注重后代的发展了。而且,和珅潜心经营数十年的权力、财富,不仅仅是为了他自己。他自己辛辛苦苦通过各种手段挣下来的家业也要有人继承不是?他也不愿自己驾鹤西去之时,所有的荣华富贵瞬间化为乌有;他希望世世代代保持自己的地位,能够“江山万代传”。

原因之二是受自己家庭的影响。

和珅幼年父母早亡。由于自己幼年缺乏关爱,尝尽了人间一切酸甜苦辣,所以,他不希望让自己的孩子吃苦,重蹈自己的少年时代的覆辙,故百般宠爱之。

原因之三是受权力的欲望的影响。

和珅疼爱自己的子女,还因为他总是想把自己的子女与皇室联姻,以便尽早地把“爱新觉罗氏”的大清朝通过血缘关系的改造逐渐变为“爱新觉罗氏”与“钮祜禄氏”两家共同的大清朝。当然,这并不能证明和珅有利用武力推翻大清朝的想法,而且和珅也确实没有利用武力推翻大清朝的想法。

后来的嘉庆皇帝在处死和珅以后,也曾经就和珅是否有利用武力推翻大清朝的想法问过手下的大臣直隶布政使吴熊光。吴熊光也认为和珅确实没有利用武力推翻大清朝的想法。

和珅有两子一女,长子叫丰绅殷德(1775~1810年)。丰绅殷德的一生可以以其父和珅被杀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他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享尽了荣华富贵;后一个时期他过的是极为不幸的日子,充分体验到了世态的炎凉。

丰绅殷德的前半生是和皇宫分不开的。

首先,丰绅殷德的这个名字就是他5岁的时候乾隆皇帝给起的。他原来的名字叫什么就谁也不知道了。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给这么一个小孩儿起名字呢?

因为这个小孩儿长得太漂亮了,简直比他的父亲和珅还要好看。所以呀,乾隆皇帝看上这个眉清目秀的孩子了,而且决定将来把自己最喜欢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嫁给丰绅殷德。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正月,十公主封为固伦和孝公主,丰绅殷德授固伦额驸,戴红宝石帽顶三眼花翎、金黄带、紫缰,服色与贝子同。

有了皇帝的喜欢,和珅就更加疼爱丰绅殷德了。正因为丰绅殷德,和珅与乾隆的关系被拉得更近了,也才有了更稳固的关系。与皇家联姻是最好的办法,丰绅殷德成了联系和珅与乾隆皇帝的一个重要桥梁。

固伦和孝公主(1775~1823年)是乾隆皇帝最小的女儿,与丰绅殷德同年同月出生,只是比丰绅殷德大半个月而已。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皇帝十个女儿当中最小的一个,也是长得最像乾隆皇帝的一个,因此也是乾隆皇帝最为疼爱的一个。乾隆皇帝曾对这个公主说:“若汝为皇子,朕必立汝储也。”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其的宠爱。

说起固伦和孝公主,我想起了清朝公主名字的命名方式。清朝公主名字的命名方式也很特别,我们看到清朝公主的名字,一般都是四个字。其中,前面两个字是基本固定的,只有两种,一是固伦,二是和硕;后两个字则是不一样的。那这前面两个字有什么讲究吗?

按照大清朝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规定,“中宫出者,为固伦公主;自妃、嫔出者,及诸王女育宫中者,为和硕公主”。也就是说,凡是叫固伦公主的,都应该是皇后生的女儿;凡是叫和硕公主的,都应该是妃、嫔生的女儿或者是其他封王的女儿。但是,康熙年间,这一规矩却改了。皇帝可以法外开恩,特批某个他喜欢的女儿叫固伦公主。固伦和孝公主这个名字就是这法外开恩的产物。和孝公主在她13岁的时候就被破格封为固伦和孝公主了。这位公主的母亲是惇妃,娘家姓汪。惇妃的脾气不太好,曾经在宫中打死过宫女,乾隆皇帝曾经因此将其降为嫔。可是没过几天,就又重新将她升格为妃了。可见乾隆皇帝是如何喜欢惇妃所生的女儿了。据记载,固伦和孝公主“性刚毅,能弯刀弓,少尝男装随上狡猎,射鹿丽黾,上大喜,赏赐优厚”。看来,这位公主极富英武之气,或许正是因此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喜爱;或许是因为乾隆皇帝的宠爱才养成了如此的性情。

固伦和孝公主跟丰绅殷德结婚是在他们两个人14岁那一年,也就是1789年。丰绅殷德结婚以后,官位得到了升迁。他们结婚的时候,乾隆皇帝给的嫁妆十倍于嫁给福隆安(福康安、福长安的二哥)的四女儿和硕和嘉公主,价值数百万金。皇帝为此还下谕道:“凡下嫁外藩固伦公主,例支俸银一千两。如系在京住者,即照下嫁八旗之例支给。从前和敬固伦公主,虽系在京公主,而俸银、缎匹仍照外藩之例支领,年久便越减,是以降旨仍许照旧关支。今固伦和孝公主,系朕幼女,目在朕前承欢侍养,孝谨有加,将来下降后,所有应支俸禄,亦著一体赏给一千两,以昭平见,而示嘉奖。”由此亦可见乾隆皇帝对于固伦和孝公主的偏爱。

1789年,年仅15岁的固伦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举行了婚礼,乾隆不仅赏赐大量土地和庄丁给公主,而且还赏赐了大量嫁妆给公主。这是嫁妆的清单:

红宝石朝帽顶一个,嵌二等东珠十颗。

金凤五只,嵌五等东珠二十五颗,内无光七颗,碎小正珠一百二十颗,内乌拉正珠二颗,共重十六两五钱。

金翟鸟一只,嵌硌子一块,碎小正珠十九颗,随金镶青桃花重挂一件,嵌色暗惊纹小正珠八颗,穿色暗惊纹小正珠一百八十八颗,珊瑚坠角三个,连翟鸟共重五两三钱。

帽前金佛一尊,嵌二等东珠二颗。

帽后金花二枝,嵌五等东珠二颗。

金镶珊瑚头箍一围,嵌二等东珠七颗,重四两七钱。

金镶青金方胜垂挂一件,嵌色暗惊纹小正珠二十四颗,守碎小正珠二百四十九颗,珊瑚坠角三个,重四两五钱五分。

金镶珊瑚顶圈一围,嵌二等东珠二颗,重五两四钱。

鹅黄辫二条,松万背云二个,珊瑚坠角四个,加间三等正珠四颗,四等正珠四颗。

双正珠坠一幅,计大正珠六颗,二等正珠六颗,加间碎小正珠六颗,金钩重一两七钱五分。

金手镯四对,重三十五两。

金荷连螃蟹簪一对,嵌无光东珠六颗,小正珠二颗,湖珠二十颗,米珠四颗,红宝石九块,蓝宝石两块,锞子一块,重二两一钱。

金莲花盆景簪一对,嵌暴皮三等正珠一颗,湖珠一颗,无光东珠六颗,红宝石十二块,锞子一块,无挺,重一两五钱。

金松灵祝寿簪一对,嵌无光东珠二颗、碎小正珠二颗,米珠十颗,锞子二块,红宝石四块,蓝宝石二块,碧牙么二块,重二两。

碎小正珠小朝珠一盘,计珠一百八颗,珊瑚佛光塔、记念,银镶珠背云,嵌小正珠一颗、米珠四颗,小正珠大坠角,碎小正珠小坠角,加间米珠四颗,金圈八个,连绦结共重一两八钱五分。

碎小正珠小朝珠一盘,计珠一百八颗、珊瑚佛头塔、记念,银镶珠背云,嵌色暗五等正珠一颗,小正珠大坠角,碎小正珠小坠角,加间米珠四颗,银圈八个,连绦结共重一两四钱五分。

珊瑚朝珠一盘,青金佛头塔,金镶绿碧牙么背云,碧牙么大坠角,松石记念,碧牙么黄蓝宝石小坠角,加间色暗暴皮五等正珠四颗。

珊瑚朝珠一盘,催生石佛头塔、铜镶宝石背云,嵌锞子一块,绿晶一块,松石记念,红宝石大坠角,红宝石小坠角二个,蓝宝石小坠角一个,加间无光东珠一颗,小正珠三颗,饭块小正珠十四颗,珊瑚蝠二个。

青石朝珠一盘,珊瑚佛头塔、记念,铜镶嵌背云,红宝石四块,碧牙么一块,蓝宝石二块,碧牙么大坠角,红宝石小坠角,加间假珠四颗。

催生石朝珠一盘,珊瑚佛头塔,记念,松石背云,黄宝石大坠角,碧牙小坠角,加间饭块小正珠一颗,碎小正珠三颗。

松石朝珠一盘,碧牙么佛头塔,蓝宝石背云,红宝石大坠角,珊瑚记念,红蓝宝石碧牙么小坠角,加间碎小珠四颗。

松石朝珠一盘,碧牙么佛头塔,背云,黄碧牙么大坠角,珊瑚记念,红宝石碧牙么小坠角,加间变色小正珠一颗,饭块小正珠三颗。

蜜腊朝珠一盘,碧牙么佛头塔,背云,记念,坠角,加间碎小正珠四颗。

蜜腊朝珠一盘,碧牙么佛头塔,背云,记念,小坠角,红宝石大坠角,加间碎小正珠三颗,假珠一颗。

酱色缎貂皮袍二件、青缎天马皮袍一件。

酱色缎灰鼠皮袍一件、酱色羊皮袍一件。

酱色细羊皮袍一件、酱色缎上身羊皮,下接银鼠皮袍一件、青缎貂皮褂二件、石青缎貂皮褂一件,石青缎绣八团金龙貂慊皮褂一件、石青缎绣八团白狐慊皮褂一件、青石缎四团夔龙银鼠皮褂一件、青缎灰鼠皮褂二件。以上俱换面改作。

绣五彩缎金龙袍料五匹、绣五彩缎蟒袍料二十三匹、绣五彩纱蟒袍料二匹、织五彩缎八团金龙褂十八匹、绣五彩纱龙袍料三匹、片金二十匹、蟒缎二十匹、大卷闪缎三匹、小卷闪缎三十二匹,洋绒三十卷、妆缎三十匹、上用金寿字缎二匹,大卷八丝缎一百六十四匹、上用缎六匹、大卷宫蚰二十五匹、大卷纱二十二匹、大卷五丝缎一百六十匹。小卷五丝缎七十五匹、潞蚰八十匹、宫纱二十匹、绫一百匹、纺蚰一百匹,共九百四十匹。

金镶玉草筋二双、商银痰盒二件,每件重两八钱、银粉妆盒一对,重三十八两一件,三十七两一件,银执壶一对,每件重二十一两、银茶壶一对,每件重三十两五钱、银盆二件,重九两七钱一件,重十两三钱、银盒一对,重七两五钱一件,重七两四钱一件、商银小碟一对,重二两五钱一件、一两七钱一件、镀金盒一对,重三两一钱一件、三两二钱一件、银杯盘十分,共重三十二两五钱、银壶四把,重十三两二件、银匙上把,每件重六钱、玉杯八件。

象牙木梳十匣、黄杨木梳二十匣、篦子十二匣、大抿二十匣、剔刷一匣、刷牙刮舌十二匣。

摆紫檀格子(即多宝格)用:青汉玉笔筒一件,紫檀座、青玉杠头筒一件,紫檀座、青玉执壶一件,紫檀座、汉玉仙山一件,乌木商丝座、汉玉鹅一件,紫檀座,擅紫漆案用、汉玉璧磬一件,紫檀架随玉半璧一件、汉玉半壁一件,紫檀座、汉玉磬一样,紫檀商丝架随玉龙一件、汉玉璧一件,紫檀座、青玉瓶一件,紫檀座、摆黑漆笔砚桌用、汉玉笔架一件,紫檀座、汉玉水盛一件,紫檀座、紫檀画玻璃五屏峰(风)简妆二座(每座随玻璃镜一面)。红雕漆长屉匣十对,雕紫檀长方匣六对、红填漆菊花式捧盒二对。

结婚后的丰绅殷德,因为沾了固伦和孝公主的光,官位不断升迁,很快就担任了都统兼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大有接和珅的班之势。

据昭梿《啸亭续录》记载,婚后,固伦和孝公主曾对丰绅殷德的父亲和珅贪赃之事有所预感:“汝翁爱皇父厚德,毫无报称,唯有见有日彰,吾代为汝忧。他日恐身家不保,吾必遭汝累矣。”

果然如公主所言,他们二人快乐的日子只维持了10年的时光。1799年,和珅被诛。对于丰绅殷德一家人来说,艰难的日子来临了。

丰绅殷德的后半生和艰难是分不开的。

和珅被杀以后,嘉庆皇帝看着丰绅殷德就眼晕,于是免除了他的一切职务,削职为民了。但毕竟那是自己的妹夫,削职为民,但是生活衣食无忧。削职为民,对于丰绅殷德来讲,已经是天大的幸福了。要不是固伦和孝公主到自己的哥哥嘉庆皇帝那里几番哭求,恐怕丰绅殷德早就与他的父亲到阴间做伴儿去了。

在被削职为民的几年里,丰绅殷德可是充分地体验到了世态炎凉。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和珅伏法,丰绅殷德以公主故,免连坐,仍给伯爵。同年二月,因和珅“有谋为不轨之意”,其虽不知情,“加恩免其追问,但不应仍叨世袭伯爵”,遂“革去伯爵,停其世袭。赏给散秩大臣衔,当差行走”。

嘉庆八年(1803年),固伦和孝公主府的长史奎福向内务大臣温布控告丰绅殷德“演习武艺,谋为不轨,并欲害公主,将妾带至坟园于国服内生女”三项罪状。嘉庆一审,才发现丰绅殷德与固伦和孝公主关系非常融洽,前两项罪状纯属诬告,不过丰绅殷德在国服内生女确有其事,丰绅殷德也供认不讳。故嘉庆帝谕示道:“……实系奎福因革去长史心怀怨恨,捏词诬控,今爰书已定,丰绅殷德并无谋为不轨之事。其罪状在和将侍妾带至坟园,于国服一年内生女,实属丧心无耻,令其闭门思过,如此惩办已是敬幸,其他俱属轻罪不议。”

嘉庆十年(1806年),嘉庆皇帝下令,将丰绅殷德升官。升到哪儿啊?升到今天的外蒙古,让他上那儿干活去。外蒙古,那时候叫乌里雅苏台。嘉庆皇帝让他上那儿当一个小官。丰绅殷德的妻子不能上那儿去。丰绅殷德在北京还有房子,还有住宅,总得有人给你看房子,你妻子在这儿看房子吧,你自己走。结果丰绅殷德在那儿待了4年就死了,年仅36岁。丰绅殷德死了,他的后事有人给办吗?结果是“赏银五千两治丧,照公爵衔赐恤”。

丰绅殷德死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生活抑郁,工作不得志;另一方面是因为色气太重,伤了身体。

固伦和孝公主没死,还活着,固伦和孝公主给丰绅殷德生了一个儿子,也是没几天死了,又生了两个女儿,都活着。但后来女儿嫁给别人,就不算是和珅家的后代了。所以丰绅殷德或者说是和珅家,没有嫡系后代。

好在,丰绅殷德的小妾给丰绅殷德生了一个孩子,名叫福恩。还好嘉庆、道光两代对福恩很不错,让他承袭了和珅的父亲常保所留下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固伦和孝公主本人死于道光三年(1823年),她死的时候49岁(虚岁),跟她的公公和珅死时同龄。不过,这就很不错了,她已经是乾隆皇帝的10个女儿当中最为长寿的两个人中的一个了。此后,福恩被道光皇帝没收所有府第,命令福恩住回驴肉胡同。直至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入侵,和珅六世孙恪仁北上东三省以逃离战乱,自始,驴肉胡同逐渐成为民居。恪仁的后代,现居住在黑龙江省五常市。

和珅的次子是和珅40多岁的时候才生的,生下来没过多久就死了,所以也没有留下什么名字。这对于爱子如命的和珅不啻晴天霹雳,“七夕节得家信,闻幼儿病势增剧,不意竟以是日夭折,悼惜之余感而成什”,于是提笔写下了《忆悼亡儿绝句十首以当挽词》,其中的5首如下:

其一:

河汉盈盈两泪倾,都关离别恨难平。

双星既有夫妻爱,应视人间父子情。

其二:

老来惜子俗皆然,半百生男溺爱偏。

今竟无情抛我去,几回搔首问青天。

其三:

襁褓即知爱文章,痴心望尔继书香。

归家不忍看墙壁,短幅长条一律藏。

其四:

学语行先知父母,每逢退食是娱吾。

秋来归去无聊甚,触处伤情痛切肤。

其五:

寄语老妻莫过伤,好将遗物细收藏。

归时昏眼如经见,竹马斑衣总断肠。

“双星既有夫妻爱,应识人间父子情”一句也许就是钱泳所谓的“诗中佳句”了,正是“不能有此事,不可无此语”。和珅的这一句诗,将痛失幼子的彻骨之痛写得令人不忍卒读。

正史上有记载的和珅的女儿有一个,长大后嫁给了康熙皇帝的第七子淳亲王允佑的孙子永均贝勒。和珅死后,他们也受到冲击,抑郁不得志。

非常重视家庭的和珅生前曾经努力地给家庭带来财富,也带来温暖。但是,这种财富和温暖的取得是要付出代价的。贪婪最终破坏了和珅一家人的幸福生活。贪婪的和珅不但给别人带来了灾难,也使自己的家庭面临绝望。

这一切,都怨谁呢?可悲呀。

有学识、有才能、有抱负。可惜呀,一个“贪”字,毁了终生!

也只有在乾隆王朝的浩大版图中,在封建社会这席最大、最丰、最后的盛宴中,才能见到这样一个飘然而至的身影。

和珅之一生可谓“传奇”,他的对手恨他、惧他,无不除之而后快,可悲可叹。军机大臣阿桂曾说:“此欺上瞒下之辈,吾早晚必为国除之!” 军机大臣于敏中则说:“此人奸险古来稀,吾欲除之而后快。唯其善测上意,宠冠诸臣,难以除之。”

他的敌人——同样也是他的老师——朱圭却在和珅被诛之后说:“早年好学,唯其为官后日渐贪婪,后手握权柄,挟百官于朝廷。不顾师生之谊,陷吾于不义,幸皇上(嘉庆帝)力保,吾始免一死,臣朱圭必肝脑涂地以报皇上……今珅已殁,吾惜其才致其入歧途。吾本欲与其一同为皇上效力,惜珅先吾而去,令吾感叹。”可见,和珅若是不贪、不奸,在他的老师心中也绝对算得上一个大好青年呢。和珅的岳丈冯英廉评价他“机敏且善察言观色”;“相貌白杳而英俊,少有大志,他日前途不可估量”。可惜,他预见了和珅未来的权倾一时,却没看到和珅日后的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