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斧声烛影 五 元佐发疯

继续谈宋太宗皇位继承的话题。宋太宗采取一系列手段,终于扫清了传位于子的种种障碍。然而,他传位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波三折,变故连连。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宋太宗将自己的儿子们由“德”字辈改为“元”字辈,名字也作了更改,如赵德崇改名为赵元佐,赵德明改名为赵元佑;而宋太祖的儿子和赵廷美的儿子仍旧为德字辈。这其中,自然有更深的意味。

宋太宗长子赵元佐(原名赵德崇)自幼聪明机警,长相酷似宋太宗,很得宋太宗和太宗皇后李氏的宠爱,被封为楚王。赵元佐有武艺,善骑射,曾经跟随宋太宗出征过北汉、幽蓟。宋太宗大肆迫害赵廷美时,赵元佐很是不满其父所为,出尽全力营救叔叔赵廷美,请免其罪,但未能成功。后来赵廷美忧悸成疾,死在了房州。赵元佐闻讯后大受刺激,竟然因此而悲愤成疾,狂病大发。手下人只要有一点小小的过失,他不由分说,操刀就砍,弄得楚王府人人惊惧。宋太宗对此十分心痛,派御医来给长子医治,还专门为赵元佐而大赦天下。

注:宋太宗赵光义先后有三位皇后:尹氏、符氏和李氏。尹氏和符氏都在宋太宗即位前病死,皇后的名号是后来追封的。发妻尹氏为滁州刺史尹廷勋之女,很年轻时便得病死去。据说赵光义当时心中难过,便外出打猎,结果偶遇当时还是后周国丈的符彦卿的第六女符氏。符氏正是豆蔻年华,姿容绝美,赵光义一见钟情,回去后托兄长赵匡胤(当时掌握后周兵权)出面,如愿以偿地娶到了符氏。符氏在入宋后病死,赵匡胤此时已经是君临天下的皇帝,又为赵光义聘淄州刺史李处耘次女李氏为妻。正准备迎亲时,宋太祖暴死,亲事只得延迟。宋太宗即位后,本来想立最喜爱的李妃(赵元佐和宋真宗生母)为皇后,但李妃却突然病死。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正式接李处耘次女李氏入宫,时年十九岁,最初封为贵妃,六年后被立为皇后。

雍熙二年(985年)重阳节,宋太宗召集几个儿子在皇宫园林中宴饮射猎,因担心赵元佐病未痊愈,就没有派人请他。散宴后,陈王赵元佑去看望兄长赵元佐。赵元佐得知宫中举办了盛大的宴会,皇子都有份出席,唯独没有邀请他,很不高兴,说:“你们侍奉圣上欢宴,只有我没参加,这是想抛弃我啊!”越想越生气,便开始猛劲喝酒。到了半夜,索性放火烧了自己的宫室。一时间,殿阁亭台,烟雾滚滚,火光冲天。

宋太宗后来得知后,猜想可能是赵元佐本人所为,便命人查问。赵元佐倒也敢做敢当,大大方方地一口承认。宋太宗顿时怒不可遏,欲断绝父子之情。众人营救不得,赵元佐因此被废为庶人,安置在均州。宰相宋琪率领群臣三次给宋太宗上书,请求把赵元佐留在京城。宋太宗终于还是难舍父子之情,答应了群臣的请求。这时赵元佐已经在去往均州的途中,走到黄山的时候被使者召回,之后住在南宫。但宋太宗对长子明显失望,父子关系从此趋于冷淡。

当时宋太宗认为赵元佐是患了癫狂病,请名医多方延治。其实,根据赵元佐的性格,他得癫狂病的可能性不大,应该是在故意装疯,以此来发泄宋太宗的不满及表示对皇位的拒绝。一个性情中人,不幸生在帝王家,亲眼见到骨肉相残,却无力制止,除了装疯卖傻,还有什么办法!当然,赵元佐的目的确实也达到了,此后,他远离权力漩涡,过着避世般的生活。而且自此后,再也不见他癫狂的记载,更进一步说明他的“发狂”是故意而为之。不过,他毕竟是宋太宗长子,利益集团并没有放过他。后来宋真宗即位时,赵元佐还莫名其妙地被卷入一场政治风波。但正因为之前赵元佐对皇位和政治毫无兴趣,他反而未受牵连,得以善终,这是他不幸中之大幸。这一段的由来到后面再详细叙述。

而在这场赵元佐火烧宫室的风波中还有个关键人物,即陈王赵元佑。赵元佑为什么要在宴席结束后跑到楚王府中?他到底对兄长赵元佐说了些什么?尽管内容不得而知,但想来这谈话应该是直接刺激赵元佐放火的起因。而后来宋太宗不怀疑别人放火,转眼就怀疑到亲生儿子赵元佐身上,极有可能也是因为赵元佑旁敲侧击的提醒。

为什么要怀疑陈王赵元佑别有居心呢?因为之前赵元佐最有可能被立为太子,而赵元佐倒台后不久,赵元佑改名为赵元僖,并任开封尹兼侍中,成为了准皇储,立时风光无限。宋太宗还同时任命户部郎中张云华为开封府判官,殿中侍御史陈载为推官,并嘱咐二人说:“两位是朝中端士,特地让你们来好好辅佐我的儿子。”语气已经相当明显,赵元僖就是将来的皇帝。但反过来推论,倘若赵元佐不倒台,这皇位怎么能轮得到赵元僖么?由此可见,赵元僖有要除掉赵元佐的强烈动机。

赵元僖本人颇有政治才干,他一得势,便着手拉拢朝中重臣。经过反复比较权衡,赵元僖相中了已经第二次被罢相的赵普。赵普此时已经替宋太宗铲除了赵廷美,再一次失势。为什么选中失势的赵普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天下人都知道,赵普是构陷赵廷美的元凶,也因而是赵元佐心中的死敌。于是,赵元僖极力游说宋太宗,刚好宋太宗要任吕蒙正为相,吕蒙正威望不足,需要有一位声名显赫的重臣来辅助。于是,宋太宗重新起用赵普为相,这是赵普第三次入相。赵普入相后,立即心领神会,协助赵元僖打击赵元佐的亲信旧党。如此看来,赵元佐的所谓癫狂根本就是假,而赵元佐火烧宫室直接导致被废一事,显然也是赵元僖一手策划。

赵普不久后即被罢相,但赵元僖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兄长赵元佐的势力大受打击。此后,他又与当朝宰相吕蒙正关系极为密切,目的显然是司马昭之心。然而,终宋太宗一朝,似乎始终无法摆脱“斧声烛影”的恐怖阴影,赵元佐“发狂”后,不幸的命运再一次降临在赵元僖身上。淳化三年(992年)十一月,赵元僖早朝完后回到府中,突然觉得身体不适,浑身无力,腹痛如绞,很快就撒手归西了。死时年仅二十七岁,死因极为蹊跷。

宋太宗白发人送黑发人,自然非常悲伤,因此而罢朝五日,赠赵元僖皇太子的身份,并写下《思亡子诗》。

关于赵元僖暴死之谜,朝野上下都议论纷纷。有一种传说,说是赵元僖暴死是因为侍妾张氏下毒所致。赵元僖不喜欢正妻李氏,宠爱侍妾张氏。张氏恃宠而骄,对奴婢稍不如意即予以重罚,甚至有棰死者,又逾越制度厚葬其父母。李夫人看不惯张氏的作为,常有呵斥。张氏因而怀恨在心,打算毒杀李夫人,但却误打误撞地毒死了赵元僖。

宋太宗听说后勃然大怒,立即派人调查此事。张氏知道无法逃罪,自己上吊自杀,她为父母精心营造的豪华坟墓也被宋太宗下令毁掉。宋太宗甚至恨上了死去的儿子赵元僖,赵元僖府中左右亲吏都被处罚,又下诏停止赵元僖的皇太子追赠仪式,降低其葬礼的规格。

赵元僖本来很得宋太宗喜爱,他本人也有雄心大志,与宰相交好,朝中不少大臣都建议立他为太子。本是春风得意之时,却莫名其妙地死于非命,而死后又被父亲宋太宗所厌恶,实在是可悲可叹。

赵元佐被废,赵元僖暴死,储位顿时空缺,大臣冯拯(太平兴国二年进士)等人上疏请早立皇太子。此时,宋太宗正为赵元佐和赵元僖的事情烦恼不已,冯拯等人触痛了他最心痛之处,立即大怒,将冯拯等人贬到岭南。自此以后,朝中再没有人敢议论继嗣问题。

不过,到了此时,立太子的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宋太宗的箭伤不时发作,十分痛苦,连他自己也知道大限将至。因为刚刚因立太子问题贬斥了冯拯等人,不便公开朝议,宋太宗就私下询问寇准的意见。寇准的妻子是宋太祖皇后宋氏的亲妹,也算得上皇亲国戚。寇准深知外臣不能干预内事的祖宗家法,不便直接回答,就说:“陛下为天下选择君主,不能与妇人、宦官和近臣去商量。只愿陛下选择能符合天下所仰望的人。”宋太宗犹豫了很久,提出立襄王赵元侃(赵元佐同母弟,母李妃)。寇准委婉地回答说:“知子莫如父。”意思是说,宋太宗最了解自己的儿子,选择一定不会有错。终于促使宋太宗下定了决心。于是襄王赵元侃被立为太子,改名赵恒,就是后来的宋真宗。

宋太宗册立太子后,大赦天下。京师百姓见到太子赵恒都欢呼道:“真是个少年天子。”宋太宗得知后却很不高兴,马上召寇准说:“四海之心一下子都归化了太子,那将我摆在什么地位呢!”他刚刚册立太子,太子便如此深得人心,即使有父子之亲,也起了猜忌隔阂。幸得寇准说:“太子众望所归,是陛下的英明决策,是国家百姓的洪福。”宋太宗听后才消气,请寇准喝酒,大醉方罢。事见《宋史·卷二百八十一·寇准传》。

如果不是寇准应答巧妙,消除了宋太宗莫名其妙的猜忌,后果实在难以想象。这也从另外一方面间接证明宋太宗得位不正。与宋太宗情况比较类似有后世的明成祖朱棣了,明成祖对已经被立为太子的长子朱高炽也是一再防范,甚至到了神经质的地步。原因很简单,明成祖跟宋太宗一样,得位不正。他们都不希望看到后人仿效他们夺取权力的做法,即使是亲生儿子也不行。

据说宋太宗平生最常提起的历史人物是唐太宗。唐太宗诛杀兄弟夺得了皇位,宋太宗也是谋害了兄弟取得了江山,他们的行径有极其类似之处。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惺惺相惜吧。

至道三年(997年)三月,宋太宗在壮志未酬的遗憾和许多不堪回首的回忆中驾崩。至此,与金匮之盟与斧声烛影有直接关系的人全部都离开了人世。

《斧声烛影》一篇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这里再提几句后话。

宋太宗之死却并没有使斧声烛影的风波平息,反而引来多方猜测。宋太祖在斧声烛影中暴死,五、六年内两个儿子也不明不白地丧生,在天下激起了层层波浪。许许多多的有关宋太祖暴死的神秘故事也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流传,但大多是对宋太宗不利,几乎都认为是宋太宗杀死兄长夺取了皇位,不但有下毒一说,还有宋太宗用斧子砍宋太祖一说。到了北宋末年,半壁河山被金人所占,徽、钦二帝被俘虏,成为宋朝立国以来的奇耻大辱。而当时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宋太祖借了金太宗完颜晟(女真名吴乞买,完颜阿骨打之同母弟)之手,报了当日的刀斧之仇。由此可见,宋太宗得位不正的说法在当时是何等深入人心。倘若地下有灵,宋太宗定然也是死不瞑目了。

最令人惊讶的是,宋太宗的子孙们也似乎相信他们的老祖宗杀兄篡位的说法。南宋的第一个皇帝宋高宗赵构幼子早殇,之后一直无子,太子人选因而成为突出的问题。朝野上下都为此议论纷纷,一种强有力的意见是:宋太祖是宋朝的创造者,应该在他的后代中选择继承皇位。此时,到宋高宗赵构一代,血缘已经与宋太祖的子孙相当疏远。因此,对于这种立太祖子孙为太子的提法,宋高宗开始认为是异想天开,往往是严加贬责。但是,突然有一天,宋高宗改变了主意。据说这是因为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开国君主宋太祖赵匡胤带着他,逆转时光,回到当日的“万岁殿”,看到了当日“斧声烛影”的真实情景。宋太祖还严肃地对宋高宗说:“你只有把皇位传给我的子孙,大宋国势才可能有一线转机。”还有一种传闻是,曾经出使过金国的使臣回来后说:“金主(金太宗)长得酷似太祖,传说太祖要回来夺皇位。”于是宋高宗说:“太祖皇帝大公无私,有子却将皇位传给弟弟,其后人衰微,朕准备将皇位传给太祖的后人。”最后决定从宋太祖的后人中选拔皇位继承人。

梦境和传闻也许是假,但宋高宗传位给宋太祖的后代却是真真切切的事实。宋高宗赵构费尽心力,找来宋太祖的七世孙赵昚(宋太祖幼子赵德芳的直系后人),收为养子,并在日后退位为太上皇,将皇位传给了赵昚,即为宋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