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最初的地下文艺沙龙 黎利等人的文艺沙龙

1969年冬天,部分下乡插队的知青由农村逃回城市。这时的北京已一片肃静、冷落。在这种寂静冷峻的气氛下,一些新的知青沙龙开始萌生出来。留在城市的知青与从乡村归来的知青在沙龙中重新聚合。

黎利,12中学生,女才子,是当时北京有名的“三利”之一,“地下上流社会”知名人物,其父是长征干部。传说黎利性格仍带有祖籍湘西色彩,泼辣、干练。“文革”中,造反派砸门而入,要抄黎利的家。黎利手持两把菜刀,挡在门口,造反派没有人敢上前同她较量,后来黎利被抓入公安局,曾与翁如兰关押在同一间牢房。

翁如兰,中央美院附中毕业,父亲是大历史学家。翁如兰在“文革”初绘《百丑图》,因为“丑化中央领导人”而被捕入狱。黎利则是反中央“文革”小组入狱坐牢,两人同关一室。

黎利由农村返城后,在她周围很快聚集了一些人,形成了一个文艺沙龙。在这个沙龙中,大家一起谈哲学,谈马列,搞意识形态,也弹琴唱歌,搞文学,有时候蹬自行车外出野游。

黎利曾将自己写的散文、札记拿给朋友看,厚厚一本,有文学作品,有哲学,还有插队笔记。

在黎利的圈子里还出了一个后来颇有名气的《九级浪》的作者毕汝协。

黎利曾告诉朋友说:“毕汝协的这篇小说,基本上是我启发他写的。”黎利向毕汝协提供了相当多的人物素材,并给予相当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