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趁火打劫”与股市中的逆向而行

喜好文学的读者一定都知道,我国文坛巨匠茅盾先生曾写过一部名著——《子夜》这部宏篇巨著以戏剧化的手段生动地再现了193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里的众生百态。内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颇耐人寻味:

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由于背后有美国、日本金融资本家的撑腰,在证券所神通广大,乱放空气,与军界政界勾结,欺行霸市,在公债投机中无往而不利,甚至逼迫上海滩有名的实业家吴荪甫与他勾结一气,共同进行公债投资。由于二人实力强大,再加上赵伯韬在公债上一路顺风,因而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大家都随他的行动而动,认为跟着他走准会发财。谁料赵伯韬明做多头而暗做空头,趁着公债库券的狂跌大捞一笔后扬长而去,弄得大批追随他的人倾家荡产,乡绅冯云卿就在绝望中上吊自杀。

当然,赵伯韬之流任意践踏证券交易法,任意操纵公债市场的行为,会成为千夫所指。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因素排除,那么也不得不承认,赵伯韬所做的空头,在股票投资中理应属于合法手段。

所谓空头,也称抛空。它是指这样一种交易行为:投资者预计股票价格将要下跌,向他人借股票卖出,待日后股票价格真的下跌时,再以比卖出价低的价格买进来还给他人,自己从中获得差价收益。有些国家规定,只准在股价上升时才能做空头交易,以防止投机者们火上加油,从中牟利。我国目前对此还没有明确规定。

与空头相反的交易行为称为多头,它是指这样一种交易行为:投资者预期股票价格将上升时,买进股票,待股票价格在日后真的上升了,再以比买进价高的价格卖出,自己从中获得差价收益。又称买空。

“多头”和“空头”在股市中立场是绝对对立的。做“多头”的希望涨价,做“空头”的希望跌价。如果做多失的人较多,实力较强,就发生求多于供的现象,这时股票涨价,多头赚得利益;如果做空头的人较多,实力很大,就发生供大于求的现象,这时股价下跌,空头赚得利益。

但是在这里,笔者却要教你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就是涨价的时候做“空头”,跌价的时候敗“多头”。因为,股市有一条常人不容易注意到的规律,那就是:“绝大多数人看好时股价就下跌,绝大多数人看淡时股价就上升。”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股市刚刚进入回升期时,市场成交量相对较少,大多数投资者不敢贸然入市,只有有眼光的投资者才敢在这时入市购买,并且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买到质量较高的股票。当入市的股票投资人逐渐增多,交易量开始加大时,股票价格这时也因供求关系趋于紧张而逐渐上升,并且逐步远远超过它的实际价值。而市场由于“从众心理”的影响并不更多地考虑一些问题,如该股价是否真实地反映该公司的经营情况,是否真实地反映出经济发展的因素等等。这就是“绝大多数人看淡时股价就会上升”的道理。

但是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当市场上99%的人都在争相购买股票时,也就意味着社会上已没有更多的游资进入股票市场了。于是,股票市场开始变薄,购买量逐渐减小,价格上升的速度开始转缓。有一部分投资者开始考虑一些实际的问题了。经过冷静的分析,他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该股票价格大大超过了它的实际价值,而且他们从市场的成交量中也分析出市场正在变薄,已经没有很大上升的力量了。那为什么不趁高价抛售呢?于是他们开始不声不响地卖出手持的股票。细心的投资者发现了这一蛛丝马迹之后,立刻把它看成是市场的抛售信号,也跟着立即抛售,这时,“从众心埋”又开始起作用,市场会一传十,十传百地迅速将这个信号通过各种途径通知给投资者,人们会纷纷出来抛售。一旦形成大量抛售时,股票价格将会迅速下滑,而这时如果有任何不利的消息出来,都将会促使股票价格一泻千里,由升势转为跌势,而且会持续若干时日。试想,如果你只是“跟着感觉走,”盲目随波逐流,你就只能在大家都在抛出股票时也学着出手,要知道这时已经晚了,股票价格很可能降到你买进以前的价格了。因此,“跟着感觉走,”在股价上升阶段就要“连本都赔进去”了。这就是“绝大多数人看好时股价就要下跌”的道理了。

正因为知此,假如你在涨价时做“空头”,那么,由于绝大多数人都看好,股价会很快下跌,你就可以从中大捞一笔;而假如你在跌价时做“多头”,那么,由于大多数人看淡,股价会很快飞涨,这又是你发财致富的好机会。当大多数随波逐流的投资者,由于出乎意料的暴涨或暴跌而如热锅蚂蚁乱作一团的时候,你却因反其道而行之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益,欣喜之余,是否还有点“趁火打劫”的乐趣呢?当然,你大可不必为此而良心上过意不去,因为,你只不过是选择了你认为正确的正当投资方式而已。

当然,“趁火打劫”这条计策更多地是应用于对敌斗争中的它见于《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中的第五计:“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意思是:趁人家发生火灾效时,于混乱之际抢夺他海财物;两军对垒,只有正义,邪恶之分,所以,当敌方出现困难和危机的时候,趁机出兵夺取胜利。

“趁火打劫”有两种方式:一是趁火打劫,一是纵火打劫。无论趁火也好,纵火也好,其目的都在于劫夺别人,充实自己。趁火虽然不用自己动手,但行动处于被动。真正的用计者做事应该主动,要别人给自己制造机会,不如自己去创造机会,或制定路线使别人为自己去创造机会。总而言之,用此计者要忍心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人家的痛苦之上。因为在战争中,如果你以仁义去对待敌人,只能招致自己的毁灭。

“趁火打劫”的关键在于利用敌方的危机。总体说来,敌方危机来自两方面:内忧和外患。敌军入侵,这是外患;当国内发生天灾、内战、暴乱、奸臣专政时,这都是内忧。敌方出现内忧,我方则可以去占领它的土地;当敌国有了外患时,我们就可以去夺取它的民众和财物;当敌人内忧外患交困时,那么我们就干脆去吞并它的国家。在这方面,我国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可称之为榜样。

公元前494年,吴越两国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争。越军惨败,作为保留越国的条件,越王勾践作为人质,在吴国养了三年马,直到公元前491年,才被释放回国。

勾践受此奇耻大辱,回国之后发誓要报仇雪恨。他卧薪尝胆,采取各种措施奖励妇女生育,发展耕织,苦练兵马。经过七年的休养生息,越国逐渐恢复了战争的创伤,并逐渐强大起来。在这七年间,曾经有人劝说勾践攻打吴国,报仇,但勾践和大臣文种、范蠡等人考虑再三,认为吴国还很强大,报仇雪恨的时机还未成熟,于是没有动手。

又过了九年,吴国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勇冠三军足智多谋的名相伍于胥因直言敢谏得罪了吴王夫差,被迫自杀身死;接替他的是昏庸贪财,且已被越国收买的伯嚭;吴国的农业连续几年由于干旱而颗粒无收,百姓衣食无着;而昏庸的吴王夫差却仍在大兴土木,他下令建造姑苏台,越王勾践趁机派人送了几根极大的木料去,更增加了工程量,弄得吴国的百姓怨声载道。凡此种种,都说明攻打吴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公元前432年,夫差发兵打败齐国,并在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同晋、卫等国会盟。勾践认为,此时吴国国内空虚,攻打吴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便亲自率军攻吴,夫差慌忙率军回援,但被打得一败涂地,他走投无路,被迫自杀,吴国就此灭于勾践之手,勾践也一跃而成春秋霸主之一。

“趁火打劫”应用于军事上,说穿了就是损人利己,但是如果应用于股票业,“损人”则谈不上,“利己”则是始终目的。你不要以为别人的失败、破产都是你的过错。金融规律是残酷无情的,凡违背者一定会遭到惩罚,而你之所以成功,则是由于你顺应了这一规律,这就是你比他们的高明之处。读者看了前边所写的内容,恐怕有人会觉得这是危言耸听,这也难怪,因为我是在让大家逆潮流而动。但无论如何,“绝大多数人看好时股价就要下跌,绝大多数人看淡时股价就会上升”这句话却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不信吗?请看下边的例子。

1990年自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以各种方式敦促伊拉克撤出科威特的提案之后,世界股票市场就开始笼罩着一派战争气氛,人们普遍认为,美国由于近年来的经济退化,已经进入衰退时刻,战争将会把美国经济推向崩溃甚至死亡的边缘。因此人们纷纷抛售美国的股票,这时候几乎没有人相信美国的经济会起死回生重新好转,股票价格会重新上升。但是当2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向伊拉克发动猛烈攻击时,有一部分投资者认为:首先,多国部队的猛烈进攻将会使战争迅速结束,而迅速结束的战争将会对美国的经济产生巨大的支持作用;其次,目前的股票价格被市场过分低估,不能正确反映美国的经济,而他们认为,美届的经济尚未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既然上述两点成立,那么现在就是购买的绝好时机。于是他们就开始购买。果然不出他们所料,此后不久,道·琼斯股平均价格便开始扶摇直上。而这些最先购买股票者的前景自然就十分乐观了。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处在当时的境地,你会像他们一样吗?你有魄力逆流而上,保持正确的判断吗?

股坛风云变幻,但是命运却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的,若在这混乱的股市中做到狠、准、稳和头脑灵活的话,那么利用股价大起大落吃差价肯定是能捞上一笔的。但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即:你必须学会趁火打劫,乱中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