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统帅大比较:毛泽东PK杜鲁门 力排众议与一意孤行的区别

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弱国军队主动跨出国境,奔到国境线以外揍世界老大。

大家知道,国与国的关系,都是强国打弱国,大国打小国。

看看伊拉克、利比亚,以及已经消失的南斯拉夫,就会明白。

一个弱国,强敌打进来,能够不投降、不被动抵抗,就已经很不简单了。而主动跨出国境,到第三国去打强敌,是世界上的稀罕事啊!

并且,当时共和国立国刚满一岁;

并且,还是与“十六国联军”开战,打头的是世界老大美国;

并且,这个决策,还是在高层内部意见不一,绝大多数人不同意打的情况下,毛泽东力排众议,通过统一思想才作出的。

这个决策,捅破了天。

1950年10月1日,共和国一周岁生日。

当国人还沉浸在欢庆与幸福之中的时候,当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与民同庆的时候,他接到了东邻朝鲜首相金日成十万火急的求援电报。

电报说,以美国为首的几十万“联合国军”越过了三八线,正以极快的速度向中朝边境挺进,请求中国出兵相救。

一夜无眠。

10月2日凌晨2时,毛泽东电召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高岗来京商量朝鲜局势,并下令边防军随时待命出动。下午,毛泽东在颐年堂紧急召集中央书记处会议研究抗美援朝问题。

接下来,是一次次的开会、讨论。

直到19日,近20天时间,中国才正式作出了出兵的决策。

那时毛泽东主席可谓从谏如流。为了让大家畅所欲言,有几次重要的讨论会议,他都不让留会议记录。

开始的两次会上,主战的是少数派,绝大多数主和,表示了对出兵的担忧。

时任解放军代总参谋长的聂荣臻回忆:“大家发言的倾向是:‘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打这一仗。’”

理由大致如下:国内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台湾还没有解放,美国又这么强。

天才军事家林彪作了入情入理的分析发言。据军事秘书雷英夫回忆:会前,林彪曾委托军委炮兵第一副司令员万毅搜集美军的装备资料。10月6日,在居仁堂召开的军委常委会议上,林彪说,为了拯救一个几百万人口的朝鲜,而打烂一个5亿人口的中国,有点划不来。他若有所思地说:“我军打蒋介石国民党军队,是有把握的;但能否打得过美军,还很难说。”

他的理由是:美国佬有庞大的陆海空军,我们根本没法比;美国有太雄厚的工业基础,大炮、坦克、飞机几乎数不胜数;尤其是,美国有原子弹,把它逼急了,给我们扔两颗原子弹,我们这点家底就玩完了。因此林彪认为,即使出兵,也要“出而不战”,屯兵于朝鲜北部,看形势的发展,能不打就不打,这是上策。

这里,不能因为林彪后来的行为,而说他害怕美帝国主义,其实,参加会议的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高岗、张闻天、李富春、邓小平等,几乎都持有与林彪相似的认识。

大家发言时,毛泽东几乎一言不发,非常认真地听着。

在作总结发言时,他肯定地说:“你们说得都有道理。”

但毛泽东就是毛泽东,他会听别人将道理摆清楚,但绝不从众。他思来想去,判断得失。

据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回忆,为作出抗美援朝这一惊天决策,毛泽东几乎一夜没睡,围着门前的一棵大树溜达了多半夜。

第二天,树下烟头遍地。

这一地的烟头,值几千个亿人民币都不止。

起初,只有毛泽东主席认为该打。后来,周恩来总理也倾向于打。再后来,策略大师毛泽东看多数同志还不同意打,他不想强拧,就“搬兵”,让邓小平用专机把在西北主政的彭德怀速速接来北京。

他了解自己的彭大将军:“猛张飞”绝对想打。

结果,彭老总听了半天会后,就放上了“炮”。他提出:这场仗不但该打,而且必须打,一定要打,打不赢也得打。

他一放“炮”,再加上毛泽东明确支持,这样,大多数人也就被说服同意了。

一个想都不敢想的惊天动地的决策,就这样被作出来了。

的确,仗打了一段时间,美国总统杜鲁门和联合国军司令官麦克阿瑟,仍然不相信中国会出兵与美国交手。

即使有极个别了解毛泽东、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美国人,诸如斯诺,提出毛泽东会出兵,也被美国政府看作是受了红色蛊惑,瞎咋呼,根本不采信。

从当时客观情况来看,出兵朝鲜,的确是一个得失参半的决策。只是从结果倒推,看中国打胜了,人们就说,还是主席决策正确。

实际上,这一决策已不能简单地用正确不正确来评价,而应从一个更高的层次来认识,那就是英明不英明。

杨尚昆在1951年元旦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主席决定志愿军入朝之举,实在是英明万分的、有远见的决定,事至今日已如黑白之分明。如果当时要让我来决定,我则会偏于‘苟安’!”

人们常说,最大的失误是决策失误。错误的决策误国、败国,甚至亡国。这样的事情历史上不少,看看大清朝、看看蒋介石,就会明白。

反过来说,最大的正确是决策正确。一个政治家如果能顺应时势,作出正确决策,那就是国家幸甚、民族幸甚、百姓幸甚了。

能前看三步,作出英明决策,那就不是一句“领导英明”之类的屁话所能概括的,而需要透过迷雾看清未来的洞察力、力排众议的决断力,以及全过程的考验和历史结果的检验,甚至还需要反例的勘验。

试想,没有抗美援朝,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列强,会不会像对待大清国一样,想踹我们一脚就踹我们一脚,想轰炸我们一通就轰炸我们一通,想抓我们的领导人就抓我们的领导人呢?

那么,真正促使毛泽东下决心打这场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呢?

人们都知道的原因,是美军越过了三八线,打到了鸭绿江边,我边境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这是一条;

美国不承认我们,阻碍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是一条;

其实还有一条,这条比上两条都重要,它才是根本性的,那就是:南北朝鲜一开战,美国政府马上出兵参与,就已经狗拿耗子了。它竟然还派出它的第七舰队,直接开到中国领海,封锁台湾海峡,阻止我解放军解放台湾。

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战争爆发的第三天,也就是6月27日,美国的强势总统杜鲁门就发表强硬声明,除了出兵朝鲜的两条内容外,还加了这么一条:“我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

这一条,震惊了全体中国人,更深深刺痛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自尊心。

真是太滑稽、太霸道了!朝鲜发生内战,中国既不是战争制造者,也不是战争参与者,正一心一意地解放自己的国土台湾,碍你美国哪颗牙疼啦?

尤其滑稽的是,对大力支持北朝鲜的苏联,美国政府连狗屁也不敢放一个,却对既没有出兵,又没有挑衅行为的中国来劲了。无非是苏联强,中国弱嘛!无非是欺软怕硬嘛!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就是国际关系的铁律。时至今日,仍是如此。

不信,看看挨打挨炸的伊拉克和利比亚,再看看爱打人的美国,就会明白。

但毛泽东不是蒋介石,共产党政府不是清政府,共和国更不是大清国。

尊严如天。

新生的共和国迅速对此作出了反应。毛泽东指示周恩来外长,当即发表声明,给美国的做法定了性:“杜鲁门27日的声明和美国海军的行动,乃是对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

侵略,听明白没有,就是说,是你侵略了我。

接下来我再怎么打你,都是反侵略,那是理所当然的。

为了让美国和西方明白这个简单道理,中国政府可谓煞费苦心、苦口婆心。

同年1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派出代表伍修权赶到联合国大会上,用典型的毛泽东风格的语言告知美国佬:“能不能设想,因为西班牙内战,意大利就有权占领法国的科西嘉?能不能设想,因为墨西哥内战,英国就有权占领美国的佛罗里达?这是毫无道理的,这是不能设想的。不过,对于自恃世界最强实力的美国当权者来说,他们只相信强权和自己的价值观念,根本不理睬他国的抗议。唯一的对抗办法,也只有以实力来回敬!”

可见,是美国出兵中国台湾海峡及其表现出的霸道行为和蔑视态度,深深地刺痛了毛泽东及新中国的领袖们。

美国乃至全体西方国家,都是信奉实力的国度。如果你不能在战场上击败他,不与他硬碰硬地较量一番,不把他打得满地找后槽牙,人家是不把你当回事的,人家想起来就会扁你一通,中国也就不能安安心心搞建设了。

借用彭大将军的话说:“这场仗,早晚要打,我看早打比晚打好!”

意思就是:为了大国尊严,为给子孙后代赢得一个和平环境,这份责任和苦难,我们担了。

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为了尊严,不惜与世界老大亮剑决战;

中国的大国地位,是用那一辈人的生命堆出来的;

这个道理,希望现在的人们切切铭记。

当时,新中国几乎没有海军,根本无法与第七舰队开战,于是战略家毛泽东就把眼光北移,将战场选在了容易发挥我军长处的朝鲜。

有一种说法,说因为抗美援朝使台湾到今天还得不到解放,这是典型的胡说八道。因为,它颠倒了其中的因果关系,不是因为抗美援朝使台湾得不到解放,而是因为美国封锁了台湾海峡才使中国抗美援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