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穆王——姬满

姬满(?—前922),周昭王之子。穆王时,王道衰弱,他西征犬戎,东攻徐戎,在涂山(今安徽怀远东南)会合诸侯。

传说穆王好游,为历史上著名旅行家。造父曾为其御车,驾8匹骏马,西游天下。《穆天子传》记载,此次西巡,途经现在的河南、山西、内蒙、甘肃、新疆,远至西亚。在西王母之邦,受到西王母的隆重接待。西王母在瑶池为穆王设宴,饮酒吟诗,畅颂友谊。

姬满病卒于祗宫,庙号为穆王。

东夏歌

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赏析

周穆王是西周中期的君主,以酷好远游著称。《左传》称:“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昭公十二年》)《史记·秦本纪》也说:“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穆王,得骥温骊、骅骝、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穆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这首《东夏歌》正是西游时所作。《穆天子传》卷三云:“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将复而野。’天子遂驱车升于弇山。乃纪其迹于弇山之石”云云。关于西王母,又见于《尔雅》、《列子》、《山海经》诸先秦古籍。虽传闻异辞,但并非茫无依据之作。西王母当是华夏西陲一个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的部族的名称。其首领亦叫西王母。地域约在今新疆一带。周穆王与西王母的对诗,反映了两个古老民族的友好交往,弥足珍视。

《东夏歌》又名《穆王答西王母谣》。夏,指中国。《说文》:“夏,中国之人也。”位于西王母国之东,故曰东夏。从语气上看,它是一首临别的离歌。头两句就说自己要回到东土去处理政务。“和治诸夏”,是安定华夏部族的矛盾之意。它与《史记》所说平救徐偃王之乱也正相吻合。“万民平均”,意同天下太平。《乐记》有“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语。“吾顾见汝”,“顾”,返回。这两句是说:“等到天下太平了,我再回来看你。”那么,多久才能重见呢?他的预计是:“比及三年,将复而野。”也就是说等到过了三年,我将再度到你(而)的原野来造访。“三年”,是古代施政的一个阶段,所谓大比之年,要对政绩的优劣进行考核。《论语》也有“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说法。看来,这位穆天子对治理天下颇为自信。他准备用三年时间整顿好东夏的政治,然后再重续旧游。

这首诗语言质朴,口气坚定,颇有含纳四海的气势。然而,从“吾顾见汝”、“将复而野”诸句玩味,不是也流露出对西王母斯人、斯地的依恋之情吗?重温这首诗歌,我们有理由为存在于两个古老民族之间的友谊感到自豪,而不止是发发怀古之幽思而已。

作者:晓川


黄竹诗

我徂黄竹①,□员閟寒②,帝收九行③。
嗟我公侯,百辟冢卿④。
皇我万民⑤,旦夕勿忘。
我徂黄竹,□员閟寒,帝收九行。
嗟我公侯,百辟冢卿。
皇我万民,旦夕勿穷。
有皎者鴼⑥,翩翩其飞。
嗟我公侯,□勿则迁。
居乐甚寡,不如迁上,礼乐其民。

注释

①徂:往。

②□员閟寒:《文选·谢惠连雪赋》注作“员閟寒”上无缺文。员:幅员,指周围的地区。閟寒:为严寒所封闭。

③帝收九行:天帝断绝了所有的道路。收:取消。行:道路。

④百辟:百官。冢卿:上卿。

⑤皇:正,指治理。

⑥有皎者鵅:有一种白色的鵅鸟。

赏析

这首有名的黄竹哀辞,记述了周穆王在风雪征途中产生的忧深念远的联翩之思绪。《穆天子传》云:“至于黄竹,天子乃休。日中大寒,北风雨雪。天子作诗‘我徂黄竹’三章以哀民”云云。可说是一篇具有深沉的忧患之思的作品。诗分三章。前两章是以重章迭句的形式,回环复沓地倾泄自己的忧思。大意是说:我到黄竹去,严寒笼罩着四野,上帝断绝了所有的道路。唉,我的公侯、百官、大臣们呀,你们要好好管理我的百姓啊,从早到晚一刻都不要忘了他们。第二章则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是最后一句将“旦夕勿忘”换成“旦夕勿穷”,叮嘱官员们不要让百姓受穷罢了。用的是反复咏叹的手法,突出和加强了感情气氛,使之得到更深一层的渲泄。

这两章诗,从结构上讲,有两个部分。前三句,悲叹行路之艰难,是一层。后四句,关怀百姓,是另一层。起头三句,构想奇特。它把被大雪覆盖的原野,设想成上帝将人间的通道统统收了回去,可谓是匪夷所思的笔墨。后四句则由眼前的艰苦联想到百姓的艰难生计,要求官员们要关心民瘼,勤于政务。全诗淳雅古朴,俨然是三代文风的体现。韵位的安排,也很特别:它采用的是前三后二式,以“行”字与“卿”字“忘”字相押。第二章的“穷”字,依段玉裁的分部属第九部,与属于第十部的“卿”、“行”等字,为合韵相押。采用这种奇偶相杂的押韵方式,使它更具有一种高古的意味。

这首诗的第三章则与前面的有所不同,它用比兴起头。一二句的意思是说:有一群白色的鵅鸟,从容自得地在空中飞舞。接下来,第三句以后,它笔锋一转,指向了跋涉的人群。什么是他从飞翔的鸟中得到的启示呢?他认为人们要不断地流徙,向着更高、更好的目标前进。“嗟我”以下四句是说:“唉呀,我的公侯们哪,不合适时就要迁徙呀!住在一个地方乐趣很少呀。不如搬到好的地方去,用礼乐教化你的百姓。”这位旅游天子,依旧不改其好动的本色,他要人们都像他一样地流动不已。关于这段文字,郭璞在作注时,提出过疑问。笔者认为可能存在着错简的问题。根据前两章的例式,似应作:“有皎者鵅,翩翩其飞,□勿则迁。嗟我公侯,居乐甚寡,不如迁上,礼乐其民。”“迁”字古音在十四部,与十二部的“民”字为合韵。诗的大意是:“白色的鵅鸟,自由自在地飞着,不合适就走开。唉呀,我的公侯们哪,老住一地很少乐趣,不如搬到好地方去,用礼乐教化你的百姓。”意思要顺畅些。还有一点也值得研究。第三句的“□勿则迁”,我以为这个“□”也是后人补的。连同前面的“□员閟寒”的“□”,都是后人按照每句四字的惯例给补上的。根据《昭明文选》的引文,“员”上并无缺文。作者当是故意短长其文,以增其疏落有致的高古之气。

作者:晓川